“眼睛瞪得像铜铃
射出闪电般的精明”
这是许多人童年记忆里的歌曲
里面的铜铃本铃找到了↓
“大眼萌、鹰钩鼻”
不要小看古蜀人的想象力
说到铜铃这个物件
你脑中的画面是不是这样↓
展开剩余82%想象力局限了吧
3000多年前
古蜀人制造出的铜铃
长这样↓
眼睛浑圆
“鹰钩鼻”凸显
前后有羽状翼
翼两面有羽翅状纹饰
獠牙状的铃舌
保存完好
摇动铜铃时
铃舌碰撞铃体
发出清脆的声响
如闻鸟鸣 颇具巧思
小物件发挥的大作用
铜铃
是我国最早出现的
有舌青铜器具
属于古代八音之一的金类
八音,指西周时期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质划分的乐器分类体系。
1986年
三星堆遗址区二号祭祀坑中
出土43件铜铃
不仅有和上文的青铜铃一样
单个铃能够使用的
还有成组使用的:
一铜铃出土时
伴有铜挂架
挂架上悬有铜铃或铜牌形挂饰
推测铜挂架、铜铃、铜挂饰三者
可以组合使用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铃组群
以充满想象力的形式设计
和规律的声学特性
为中国商代西南地区
礼乐文明起源研究
提供了重要实证
为何三星堆会出土这么多铜铃
铜铃虽不能奏出旋律性较强的乐曲
但它所发出的铃声清脆
被古人认为有
通神、避邪、肃静之效
专家结合三星堆出土的
铜铃与铜牌饰、挂架等
众多祭祀器物组合出土判断
殷商时期的古蜀人
很可能将铜铃
用作祭祀活动中的乐器
人们将铜铃奏响
再搭配上舞蹈
很可能有沟通天地人神的效果
兼具艺术审美
实用功能
与仪式需求
神秘的古蜀制造
总能带给我们惊喜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毛玥尹 视觉丨丁丽洁 审校丨朱冬梅 文明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三星堆博物馆 总台四川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发布于:北京市盛康优配-实盘杠杆配资-股票配资开户网-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