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 HPV 感染到宫颈上皮内病变,再到浸润癌,通常需要数年至十余年。基于这一特点,临床建立了 “三阶梯诊断程序”,通过 “初筛→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的逐步递进,实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精准诊断,为及时干预奠定基础。这一程序兼顾筛查的广泛性与诊断的准确性,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宫颈癌防控核心流程。
第一阶梯:初筛 —— 大面积排查高危人群,锁定潜在风险
初筛是三阶梯程序的第一步,目的是通过简便、无创的检查,从普通人群中筛选出可能存在 HPV 感染或宫颈细胞异常的个体,避免过度医疗,同时确保无遗漏高危病例。目前临床常用的初筛方式主要有两种,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1. HPV 检测:聚焦 “病因筛查”
HPV 检测通过采集宫颈分泌物,检测是否存在高危型 HPV 感染(如 HPV16 型、18 型、31 型等),以及感染的亚型和病毒载量。其核心优势是能直接针对宫颈癌的致病原因 —— 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展开剩余81%适用人群为 25 岁及以上女性,建议每 3-5 年进行一次(具体间隔需结合检测方法和医生建议)。检测结果分为 “阴性” 和 “阳性”:阴性表示未检出高危型 HPV,后续按常规周期复查即可;阳性则需结合亚型判断 —— 若为 HPV16 型或 18 型感染,因这两种亚型致癌潜能强,需直接进入第二阶梯检查;若为其他高危亚型感染,需进一步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LCT):聚焦 “细胞形态筛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常用方法为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 或 LCT)通过采集宫颈表面脱落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异常,判断是否有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或癌细胞。其优势是能直接反映宫颈细胞的当前状态,及时发现已出现的细胞异常。
适用人群与 HPV 检测一致,单独筛查时建议每 1-2 年一次。结果解读需关注 “是否存在上皮内病变”:若结果为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且无 HPV 高危感染,定期复查即可;若结果为 “ASC-US(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 及以上(如 LSIL、HSIL),则需进入第二阶梯检查,进一步明确细胞异常的原因和程度。
初筛的联合应用
目前临床更推荐 “HPV 检测 + 宫颈细胞学检查” 联合初筛,尤其是 30 岁及以上女性。联合筛查能兼顾病因与细胞形态,提高筛查准确性 —— 若两者均为阴性,复查间隔可延长至 5 年;若任一结果异常,再启动后续阶梯检查,既减少漏诊率,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第二阶梯:阴道镜检查 —— 精准定位病变区域,指导活检
阴道镜检查是连接初筛与确诊的关键环节,当初筛结果异常(如 HPV16/18 型阳性、其他高危 HPV 阳性且 TCT 结果≥ASC-US、TCT 结果≥LSIL 等)时,需通过阴道镜检查直观观察宫颈表面情况,定位可疑病变区域,为后续组织活检提供精准指导,避免盲目取样导致的漏诊。
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将阴道镜(一种带放大功能的光学仪器)置于阴道内,通过涂抹 3%-5% 醋酸溶液和碘溶液,观察宫颈上皮的颜色、形态变化:正常宫颈上皮在醋酸作用下无明显变化,碘溶液涂抹后呈棕色;若存在病变,上皮会出现 “醋白上皮”(醋酸作用后变白)、“点状血管”“镶嵌样结构” 等异常表现,这些区域正是 HPV 感染可能导致细胞病变的部位。
阴道镜检查本身无创,检查时间约 5-10 分钟,过程中可能有轻微胀痛感。检查后医生会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组织活检 —— 若未发现明显异常,可能建议短期复查;若发现可疑病变,则需在异常区域取 1-4 块小块组织(即活检),送往病理科进行进一步检查,进入第三阶梯诊断。
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查 —— 明确病变性质与程度,作为确诊金标准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宫颈癌诊断的 “金标准”,通过对阴道镜下获取的宫颈组织进行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以及病变的具体类型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最终依据。
根据病理结果,宫颈病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严重程度逐级递增:
1. 正常或炎症:无上皮内病变
病理切片中未发现细胞异常,仅存在炎症细胞,说明初筛异常可能由炎症引起,无需特殊治疗,针对炎症处理后定期复查即可。
2. 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癌前病变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1):病变细胞仅局限于上皮浅层,细胞异型性较轻,多数可在 1-2 年内自行逆转,通常无需手术治疗,建议每 6-12 个月复查 HPV 和 TCT,监测病变是否进展或消退。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2-3):病变细胞累及上皮深层,细胞异型性明显,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较高(CIN3 进展风险高于 CIN2),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3. 宫颈癌:恶性病变
若病理结果显示为宫颈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需进一步明确癌症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是否侵犯宫颈间质或宫旁组织、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如盆腔 MRI、CT)评估病情分期,再根据分期制定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宫颈癌三阶梯诊断程序的核心价值在于 “分层筛查、精准诊断”—— 通过初筛大面积排查,减少漏诊;通过阴道镜精准定位,提高活检准确性;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筛查程序需结合年龄、既往筛查结果、HPV 感染情况灵活调整,例如 25-29 岁女性可优先选择宫颈细胞学单独筛查,30 岁及以上女性推荐联合筛查;若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既往宫颈病变史等情况,筛查间隔和程序可能需要适当调整,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
此外,三阶梯程序并非 “一次性流程”,若病理结果为低级别病变或正常,仍需按周期定期复查,持续监测宫颈健康状态;若确诊高级别病变或宫颈癌,需及时治疗并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总之,宫颈癌三阶梯诊断程序是一套科学、规范的筛查体系,通过逐步递进的检查,实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与精准诊断,只要女性定期参与筛查,遵循程序完成各阶梯检查,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保障生殖健康。
北京华坛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华坛HPV诊疗中心秉承“患者至上,医德医术并重”的核心服务理念,致力于创新治疗方法的探索与应用,融合前沿健康管理理念,精心营造高标准的治疗氛围。该科室专注于构建一个集疾病诊疗、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性病医疗服务平台,全方位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发布于:北京市盛康优配-实盘杠杆配资-股票配资开户网-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