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师团早就臭名远扬了。”
“这些大阪的商贩,眼里只有利益,没有荣誉,装病逃避作战也就罢了,居然把战场当做市场”
......
这是情景喜剧《二号交通站》中,黑藤规三的一段牢骚。
事情的起因就是野尻正川为了对付八路军,从大阪师团里调来一门大炮和三名炮兵。
谁知这三个炮兵来到驴驹桥后,除了找各种借口装病不肯作战之外,甚至在营地里做起了生意,大到药品纱布这些军需物品,小到洋火袜子这些生活物资,只要能卖的,都拿出来卖,最后甚至以15根金条的价格,将大炮卖给了八路军。
得到消息后的野尻正川大骂不已,就连黑藤规三都震惊了。
毕竟听闻大阪师团爱做生意,没想到这么能做生意。
而这段情节,也是《二号交通站》里最经典的情节之一,也是很多人看了这段后入坑《二号交通站》的。
一直以来,得益于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写的《日军第一窝囊师团》文章,以及网上流传的各种段子,大家都认为大阪师团是日本甲种师团里最为窝囊的。
展开剩余90%事实上并非如此,基本都是黑大阪师团的段子而已。
当然,不是我们黑大阪师团,而是日本人自己黑他们。至于原因嘛,自然是日本本土的地域歧视了。
网上说大阪人自古经商,人民富裕,市井气浓,有着小商人的精明,懂得惜命。
这话虽然不错,问题是江户也是如此,虽说江户开城比大阪晚,但好歹也有三百年的历史,足以形成牢固的本土性情了,但为啥东京兵组成的第一师团打到最后,仅有八百名残兵?
所以真正导致他们区别的并非是商人的本性,而是日本的关东和关西之争。
关东和关西
明治维新后,日本就一直采取东重西轻的发展思路,关东的发展远比关西好很多,甚至连西边曾经的优势也一点点被限制剥夺,变成不如东边。
不管在福利、教育、就业、当官方面,都逊于东边。
京都人毕竟有些首都人的傲气,不愿意和外人说这些破事,但大阪人可不管,直接开喷,对政府也是相当不满,自然对效力这件事非常不感冒,不添堵已经是关西人爱国心的最高体现了。
当然,大阪人这样不是从明治维新就开始的,早在江户时代,大阪作为幕府的直属领,与江户地位类似,江户作为都城,自然被天天压着捶打,大阪是天高皇帝远,大阪人普遍不怕官府。
另一方面,组建的大阪师团不像第二师团(仙台师团)或第六师团(熊本师团)那样的狂热,能不喊板载冲锋就尽量不喊,尽管大阪师团或多或少也受军国主义的影响,但在当时日本狂热的忠君爱国的氛围下,大阪师团的冷淡就就显得像一股清流一样,自然遭到右翼分子的黑了。
况且要是打赢了自然好说,打输了自然有人背锅,大阪师团就是现成的背锅人。
所以,退伍的关东兵天天黑,关西人则在为大阪兵喊冤,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那么问题来了,大阪师团的战斗力到底如何?是不是真的如此窝囊?
答案当然不是了。
不过在谈论大阪师团的战斗力之前,还得替他们辟谣。
比如诺门坎战役大阪师团装病事件,这也是关于大阪师团窝囊的几个热门段子之一。
诺门坎战役消极怠工?
根据关幸辅所说,1937年的时候,大阪师团调到东北归关东军编制。
由于大阪师团没有精气神,日本大本营就派几位名将来整顿,其中就有"马来之虎"的山下奉文,但即便是他,也拿自由散漫的第四师团没办法,集训两年,依旧如此。
到了1939年之后,日本和苏联在诺门坎地区发生战争,关东军派大阪师团、仙台师团(第二师团)紧增援前线。
其中仙台师团仅仅用了四天就奔赴前线,只是很快就被苏军击溃。
另一边,大阪师团接到调命后却迟迟按兵不动,原来是整个师团内“罕见”都患病,要求留守。
气的日军联队长亲自去医务室诊断,这才勉强组织好部队向前出发。
尽管上路了,但路上大阪兵又消极怠工,前前后后走了八天,而且路上还有大量大阪兵因各种原因掉队。
碰巧的是,刚到前线,苏日宣布停战,一听停战了,掉队的大阪兵迅速归队,留守的“病员”也“带病”上前线。
和仙台师团丢盔弃甲相比,大阪师团是齐装满员、精神饱满,气的关东军负责新闻宣传的军官将宣传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改成《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来嘲讽大阪师团。
实际上诺门坎战役就没有大阪师团和仙台师团什么事。
虽说这两个师团的确接到了调兵的命令,但下达通知的日期是8月29日,此时距离双方停战仅有5天。
事实上,他们在行军途中才得知停战的消息,仙台师团没有被击溃,大阪师团也没拖拖拉拉,而日军为了显示自己的伤亡率低,就将满员赶到的大阪师团进行宣传,也就是之前说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结果被编排成各种段子。
而除了诺门坎战役之外,大阪师团另一个知名的段子就是在徐州会战放走了李宗仁。
徐州会战放走李宗仁?
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突围成功,却在穿越鲁苏皖边界时候被一支日军发现。
李宗仁当即下令隐蔽,但却发现日军没有追上,派人侦查的时候,发现这支部队居然正忙着做饭。
徐州会战
在前有日军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李宗仁只能强行横穿,但这支日军却轻易放走了他,理由是没有接到拦截的命令,而这支日军就是大阪师团。
事实上,大阪师团在1941年之前一直驻扎在东北地区,怎么可能在徐州会战期间放走李宗仁呢?
真实的大阪师团,异常狡猾
那么真实的大阪师团战斗力如何呢?一句话:既强悍又狡猾。
虽说大阪师团的作风有些独特,但不能以此推断大阪师团战斗力弱,也正因为大阪师团比较惜命,因而战斗的时候会更加理性和理智,更加注重战术的配合,而这样的鬼子,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比如遇到硬仗的时候,仙台师团(第二师团)和熊本师团(第六师团)往往一连发动六七次板载冲锋,如果守军是国军中央军或许还可以撑一阵子。
但如果是地方军阀,顶多只能才能撑两轮冲锋。
而换到大阪师团,这些大阪兵可就理性多了,一轮冲锋没有攻下了来,他们就会想办法旁敲侧击,试探对手的弱点,看能否采取包围、炮击的办法来进攻,让国军吃了很多苦头。
1941年,大阪师团调入关内战场,9月,大阪师团作为主力,和仙台师团、熊本师团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
9月24日,大阪师团遭到罗奇的95师阻击,不过大阪师团没有连续板载冲锋,而是想办法迂回到95师后面,击溃了罗奇的37军,成功突破了汨罗江防线。
之后又用这个办法,连续突破国军第10军第3师的防线。
第10军算是国军的王牌军队之一,都未能挡住,更让薛岳震惊的时候,大阪军团的早渊支队甚至在9月30日的时候,一度攻入长沙城内,可见大阪师团的战斗力。
另一边,大阪师团在进攻过程中,发现王耀武的指挥部居然在第10军和第74军的交界处,就大胆穿插,击溃指挥部,王耀武侥幸乔装逃走。
王耀武
可见大阪师团在大战方面,的确有自己的心得,善于发现战机,在关键时刻,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最大的战果,并没有之前里编排的自由散漫和拖拖拉拉。
不过大阪师团在撤退中,为了保存战斗力,居然不肯接应垫后早渊支队,如此缺乏团队精神,气的司令官阿南惟几直接将其他们踢走。
大阪师团兜兜转转,来到了华东地区,也是在这个时候,大阪师团开始了自己经商之旅,不久则调到东南亚战场。
有传言,这是大阪师团屡次装病不上前线,遭人嫌弃,被丢到东南亚战场的。
实际上东南亚战场英美盟军战斗力强悍,需要大阪师团顶住。
在东南亚战场上,大阪师团继续发挥他们强悍又狡猾的战斗特质。
巴丹半岛战役
在进攻巴丹半岛期间,大阪师团发现美军以要塞据守,有大量工事,储备的物资也是相当充足的,且火力方面可比国军高很多。如果像仙台师团那样冲锋,即便攻下来,也会损失惨重。
经过一番观察,大阪师团找到了破敌手段。
即佯攻吸引美军火力,然后派遣搜索队摸清了美军阵地和前沿地形,在美军火力暴露后则准备大量火炮,大搞声东击西和侧翼迂回,绕开了美军最坚固的防御区段,集中力量攻击,最终从左翼打穿了美军阵地,以伤亡500人的的代价俘虏美菲联军65000人。
是人都怕死,但怕死不等于战斗力弱,毕竟怕死的人往往更加理性,也更会想办法,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让利益最大化,这也是在东南亚战场上,大阪师团的战果反而更大一些的原因。
那大阪师团这么能打,为什么活下来是最多呢?
这就不得不说大阪师团足够的幸运。
幸运的大阪师团
众多师团里,第二师团去了瓜岛,两万人死了剩下五千,重建后又去了缅甸,最终仅有六千人活着回来;
而在菲律宾的第一、八、十、十六、十九师团,到日本投降前,死亡率高达八成%;
第二十师团,则去新几内亚,基本饿成了人干,十不存一;
第六师团在布干维尔岛,死了三分之二人,剩下的和死了没区别;
第十四师团活了一半人,另一半人死在贝里琉岛;
第三、第九、第十一师团,在淞沪会战期间,一线日军基本打光,人都换了一轮;
第五师团从忻口打到徐州,伤亡三分之二,后来还参加昆仑关和马来亚战斗,损失也不小;
第七师团里,其14旅团在诺门坎战役死伤七成,28步兵联队去了瓜岛,几乎没回来;
剩下的近卫、第四(大阪师团)、第十二则是运气比较好的。
近卫师团毕竟是天皇卫戍,不会不轻易动,伤亡不大,第十二师团几乎全程都在东北。
而大阪师团在菲律宾之后虽然被派到缅甸增援,但来晚了,刚到泰国战争就结束了,然后就在泰国驻守,一直到战争结束,大阪师团基本就在泰国度假,在曼谷晒晒太阳,做做生意,日子逍遥的很。
以至于日本投降后,大阪师团人人满面红光回国。
大阪师团在东亚战场几乎和所有人交过手,最后居然还以不大的伤亡结束战争,这运气确实太好了。
不过同享福不能共患难这个毛病绝对是招人恨的,加上关西和关东长期以来的矛盾,可不就逮着使劲黑么。
至于大阪师团爱做生意,事实上,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很多日军私下早就和中国军民做交易、以物换物,来换取粮食与药品等。
所以与其说大阪师团“窝囊”,不如说大阪人是会用脑子战斗,如果没有没有胜机他们就不会勉强从事,而是退回去寻找下一次胜机。
要是所有日军都像大阪人这么讲究效率而不是一路板载到底,战争怕是要结束很久
要是所有日军都像大阪人这么讲究效率而不是一路板载到底,战争怕是要结束很久。
发布于:河南省盛康优配-实盘杠杆配资-股票配资开户网-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